|
省糧食和儲備局多措并舉推進科技興糧省糧食和儲備局多措并舉推進科技興糧來源:安徽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發布時間:2021-04-06 瀏覽量:442 近年來,安徽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需求,以強化政策支撐、完善創新體系、加快成果轉化,搭建創新平臺、加強技術研發為主要抓手,著力推動我省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政策支撐,營造良好環境。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開展“精深加工轉化推進行動”和“技術裝備水平提升行動”,支持糧油加工和糧機制造企業申報專項扶持資金,加快技術改造、裝備升級、模式創新和人才培養,為推動建設糧食產業強省、提高糧油科技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笆奈濉奔Z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加大對科技創新方面的政策傾斜。持續推進《關于大力實施“科技興糧”的實施意見》,抓好實施意見落細落實,合肥等地陸續出臺“科技興糧”貫徹執行政策。 二是聚集要素保障,加大資金投入。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財政資金重點支持新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優糧優儲等“科技興糧興儲”項目建設。省級2000萬元糧食產業化補助資金向糧油科技創新項目傾斜,鼓勵糧油企業積極申報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和省制造強省、科技創新、技工大省、農業產業化資金等項目,支持糧油加工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升級。各地在制定政策時均加大了對糧油科技發展的支持力度。引導和支持大型龍頭企業及集團在年度計劃中按照銷售收入一定比例,列入科技研發經費。合肥市出臺《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加大對糧食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池州市設立了100萬元科技創新資金,鼓勵企業科技創新。 三是搭建創新平臺,完善創新體系。持續推進與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科技學院、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的戰略合作,進一步建立健全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全省糧油類擁有國家級研發機構25個、省級研發機構40個、企業研發機構160個,擁有高新技術糧油企業52家,全國首家糧食烘干院士工作站落戶我省辰宇機械。依托光明槐祥和青松食品共建的省糧油米制品、面制品研發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光明槐祥成功申報13項發明專利,榮獲安徽省制造業100強稱號;青松食品申報受理的產品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達20項,參與“無接觸配送”服務國家標準制定。中糧科技、皖神面制品、洽洽食品等企業3項糧油科研成果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捷迅光電被認定為2020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基于云物聯和人工智能的第三代分選技術》科技項目獲得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美亞光電組建省級光電分選技術重點實驗室和食品加工光電檢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是加強技術研發,提升創新能力。大力引導、扶持企業掌握自主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建設科技創新型糧油加工企業,激發糧食行業科技自主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支持“中國好糧油”示范企業升級技術改造,推進糧食裝備制造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開發專利新產品,增強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圍繞“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針對優質糧食、生產規范等方面制定國家、行業、團體等標準17項。光明槐祥研制出能夠直接采用冷水調制法生產湯圓的免燙免芡型水磨糯米粉,每噸糯米粉可增加凈利潤200元左右;美亞光電作為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多次承擔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家863計劃、國家火炬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主持制定多項國家、行業標準,智能制造工廠新近投產;王仁和米線自主研發的米線自動化生產線獲得省科技廳米線自動化生產科技成果轉化認證。 五是助力興糧興儲,加快成果轉化。推進糧油適度加工和深加工技術產品創新,組織制定食用大豆、中晚秈米、糯米、油茶籽油4項“安徽好糧油”團體標準。組織參加全國糧食科技活動周,展示對接安徽糧食科技成果,多個糧食科研成果納入國家糧食科技成果項目匯編。大力推廣機械通風、環流熏蒸、電子測溫和谷物冷卻“四合一”科學儲糧新技術。廣泛運用氮氣、二氧化碳、低氧臭氧、惰性粉等氣體綠色生態儲糧技術,加快原糧快速檢測技術研究推廣工作,積極推進“倉頂陽光工程”,實現綠色低碳儲糧。持續加強“智慧皖糧”建設,將現代信息化技術融入糧食倉儲業務管理各個環節,促進倉儲管理規范化、標準化。 |